台灣佛教人物 - 釋仁俊(1919年-2011年2月9日)附文章兩篇



維基百科,自由的百科全書
跳轉到: 導覽, 搜尋

仁俊長老(1919年-2011年2月9日),生於江蘇泰興,曾任同淨蘭若、紐約大覺寺住持,為印順導師基金會創辦人及榮譽董事長。長期在福嚴佛學院講學,對於台灣的僧團教育與佛學研究,有傑出的貢獻。

>>>
我帶你去西方!
仁俊
正覺之音 二○○一年七月 - http://www.yinshun.org/Enlightenment/2001/2001jul/2001jul.htm

最近與學友談到台灣念佛近況,他說有位老法師專心提倡往生西方淨土,常對信眾說:「我帶你去西方」,我頓時感到這樣的語氣與意趣,好像具有勝於佛的驚人大力,台灣竟然有了這樣的超佛者!

據我所讀過的菩薩藏,從未見過釋迦佛與阿彌陀佛曾說過:我帶你去西方,而那位老法師卻敢說:「我帶你去西方!」我覺得:他太自信、自炫,自炫得忘失自己是什麼樣的人,久了,這句話便成為「口頭禪」,也無暇考慮它的嚴重性──「大妄語戒」!

目前台灣佛教界的現況:弘傳正法──「隨法說者」──固然有,新學者能獲得明正的心目,端憑這類善知識導啟著;但是,隨情說者──逞「自家知見」──的可太多了,多到情掩於(正)「法」,不知法為何事。長此以往,佛法的真心髓與淨面貌,究應如何體認、持續而顯現之,實為吾人迫不及待的首須注意、擔心的論題。

個己的苦惱之根──我,一切凡愚的倒見與染識,也都盤迴著這個我;凡愚中有點「世智」「俗福」的,憑藉佛法名義,炫耀自我機變,從體面上十足的顯現自我氣魄、能量,因而其門庭興盛得「趨之若鶩」。表面看,信佛的人非常多,場面也非常壯(闊),這便是「我帶你去西方」所形成的廣泛號召力。這種號召內在撩逗與外在所吸引的,深刻地觀察:「我見」與「我愛」的相互效應,就是說,我見的機心投其(一般念佛者)所渴求的,我愛的「倖求」者盲昧地遂其(號召者)所欲得的。試問如此的道場住持與世俗信眾,稱得上是住持是信眾麼?!通俗的念佛風氣遍播到台灣的每一角落,倡踐「老實念佛」的並不少;受其實際感召力,必然底陶練、修集成往生西方淨土的真正資糧。這等出家人總是勸信眾誠心念佛,淨心化我;從淨心化我中發揮絕不可少的:「善根、福德、因緣」。大乘行者念佛的共同重點,無一不特別著力於此三者的。擴而言之,究極善根──「一切智智相應作意」,無上福德──「大悲為上首」,無(底)極因緣──「無所得為方便」,雄健而渾闊的菩薩的弘願與淨行,便是將這「三不可少」與「三金句」一貫地配應得密不可分、牢不可破,佛法就這樣常住得不離世間的。消滅自我最有力的剋星:三不可少與三金句,約念佛的究竟作用說,對治我見與我愛,惟有將這二者對治得翻不了身,作不得主,三不可少與三金句,才會耳提面命得敞敞泰泰地眼瞻諸佛,淨淨快快地命(物)為眾生,那有時間還玩弄我見撩逗凡愚我愛?念佛,從心術上說,就得扼斷愛與見的惑業之根,念佛才真能見佛哩!

真見佛才能真做人,人做的畢真了,才永遠真見得佛。永遠見得著佛的人,佛的一切就多少會從身心上有些表徵,這等人就成為相似的佛的化身了。念佛念得越與佛相似的,其表徵越顯得樸素誠切;從樸素誠切中獲得佛法氣味,則必然會有善良的氣質與心術。念佛的功底深厚了,念頭上伏得了我見,佛便活在自己眼前。如果對於教理有番深確體悟,如蓮池大師之與華嚴宗,印光大師之與天台宗,就會更重視念佛與學法的緊切關聯。據我親自見到的:五十多年前蘇州靈巖山就設有天台佛學院,育培念佛與弘法的僧青年。法──真理與實事的詮演,諸佛的圓證無上菩提,就是對一切真理實事的普遍徹覺。所以,念佛者必須學法,法學得不忘佛,佛念得不離法,就這樣佛才念得真切,法才用得淨明,合格的僧才會陸續出現。台灣現在念佛風氣太興盛了,「念佛成佛」已成為一般人共相追求的目標,這,多少受到時下「頓成」或「即成」的影響。從佛法本義說,「念佛成佛」,乃是應俗的方便說,這種思想一演布開來,純正而深廣的佛法就由忽視而衰頹下來。佛法的本義:證法成佛,法是超時空而遍古今的究極真理──三法印,諸佛的所證所說與所行所度的,無不從此而來,無不還歸於此。所以依法得度,成為佛法不共世間一切宗教的特質;所以釋尊常常告誡弟子們:「自依止,法依止,莫異依止!」從釋尊眼光看來,眾生只須將六根調伏得遠離三毒,則必然底漸次趣向解脫,連佛也幫不上忙。「我於脫汝疑,必無自在力;要汝見勝法,方能越瀑流!」釋尊這番平實開示,正好作為悟法得脫、覺法成佛的證明與根據。

三寶的核心──法,握著這個核心而遍印一切,遍印得不倒不謬,能為能進,進化得空性不著,假名不遺,空假中應攝取的取得足,應施捨的捨得透,菩薩就這樣的圓證佛道。圓證了無上菩提的佛陀,將此法界妙法等流地說出來,當然獲得人天的無比稱歎,這便顯出佛陀值得我們瞻仰崇奉了。大乘佛法傳播到中國,晉宋迄今,念佛的風氣遍行各地,台灣尤其盛行,如果提倡念佛的僧俗二眾,緊握著一個原則:念佛為著對治念我,厭絕了念我的念,念佛的念念成片了,才不會再受自我誑騙,具有這樣的淨念相繼,不說往生西方淨土有把握,十方淨土的諸佛都「授手」接引呢!

念佛果真上了路的,決不肯讓自我作祟、造勢,自誤誤人。佛法所破的最大敵怨──我法,所以真發心念佛(法)的人,無一不於此致力猛治而痛絕之!那位開口就說「我帶你去西方」的老法師,自以為有無上大力,看來似乎有超佛大能,其實是「我慢」的極端變態!在今「塔寺」與「鬥諍」二種「堅固」交相競進之際,事相福德掩蓋著佛法本源,構成事福狂誑,戒慧荒落,表面看門庭煞夠氣派,實質卻空洞得敷衍混胡,這情勢正在加速下滑呢!

於此,我想談一談相貌問題,出家人長相出落、俊秀,這是因為宿生持(有漏)戒(忍)所感得的。(一般)信施們見到這樣的出家人,總歡喜禮敬供養、親近奉事,如果覺警得「受之有愧」,應「卻」的卻到底,智觀用得上、看得穿,出世的清廉德行,就這麼紮根的;善施的信種之芽也這麼萌發的。佛法的廣弘與久住,全憑這樣的高品概的心術與深德行的僧伽(比丘、比丘尼)。目前大陸及台灣念佛風氣盛極一時,對這樣的心術與德行太忽略了!念佛的深義與本意,從佛因地的三不可少到佛果地的三業淨圓,都得準實底從正觀中體印得的的歷歷,從淨行中檢覈得精精嚴嚴,這才與大乘念佛念法的宗趣契合。一般不知念佛成佛是方便說,把他看作真的,當然不理解學法、念法、(總)持法、證法成佛的究竟深義。由於昧忽了正法的對治者──邪我,因有漏福報(相)而高慢自肆,(或許也露些神異吧!)一般太公太婆看來同佛一樣;就這樣「我見」高漲得埋沒佛法,蓋過佛陀,「我帶你去西方」便衝口而出,誘引著許多人對淨土起愛念,其實是增長了太公太婆們的我愛,出家人從我見中引發出人們如此的我愛,除了以盲導盲,這種因果是多麼可怕唷!

這種「包票」式──「我帶你去西方」的豪膽粗氣,受害者太多了!對佛法損毀太重了!教內的有心人,我們不能再坐視了,亟應力倡而力踐正法,挽此狂流,斥此頹風,以絕「師蟲」「無刀」之大患(鉅難)!

佛曆二五四五年元月十五日

於新州同淨蘭若寫

==
 仁俊長老:靜坐初步簡要法
作者: 仁俊長老     時間: 2009-07-15

    原  則

調伏妄想,控制雜念,減少煩惱,使思想上軌道。

 方  法
   1.  調身:先制就一小蒲團,坐在上面,雙跏跌或單跏跌均可,全身端直,上下平衡〔不前俯後仰,不左傾右側〕,右手掌置放左手掌上,姆指相接。
   2.  調心:心要保持清醒,覺警,細緻,不亂〔少用腦的人心易於昏沉,知識份子心易掉舉〕。
   3.  調息:呼吸要細、長、明穩;入息與出息時間要均衡〔不要太勉強,因為有些人呼吸長短不一〕,不要急促,不可閉滯,入息時不可感覺氣□下去,出息時不要讓氣沖出來。

步  驟
   1.  坐正後,輕輕閉上雙眼〔亦可半睜半閉〕。
   2.  先用嘴輕輕地呼出三、五口氣,然後將舌尖輕貼上顎。
   3.  臨數息前,默念“輕鬆、平靜、集中、明準、不亂”。
   4.   開始數息〔請注意:氣不平不數,數入息就不數出息,數出息就不數入息〕,鼻子輕輕地把氣□起來。開始數息時,初學者請記熟兩句話“以心引息達臍下,心隨息上鼻呼出”,從一數到三;熟練後,從一數到七;熟練久了,從一數到十。中間如有錯亂或顛倒,立即從頭再數。純熟後,從一數到十,時間大約三分半到四分鐘左右。每次靜坐最多不要超過四十分鐘,初學者每次數三個十即可,每日可做數次。
   5.   數息完畢後,將嘴徐徐張開,輕輕呼出三口、五口、或七口氣,讓余息從全身毛孔散出,然後慢慢張開雙眼,放下兩腿〔請注意:腿不醒不起,熱不散不暢,但千萬不可立刻當風受寒! 〕。


 按  摩
   雙掌搓熱,用力〔上下〕擦臉〔兩眼閉緊〕,擦兩耳〔不可太用力〕,擦後腦,擦肋腎,擦雙腿至腳尖,最後,以右手擦左手邊臂背, 左手擦右手邊臂背,各部位摩擦七次或二十一次 均可。

 經  行
  經行時應仍然保持心境寧靜,腳提起來,腳跟著地,腳尖用力〔不可太過〕兩臂擺動,手掌一握一放,先慢行,一、二分鐘後,漸漸增加速度快行,看時間是否充裕,如充裕,七、八分鐘後再漸漸慢行二、三分鐘,即告結束。

 目  的
觀息無常,久則無貪、無憂;著意聞薰,思惟、修學,定能趣向解脫。約現實利益說:身體健康,心境寧靜,思想靈明,氣質調柔,從和平中涵養德性、德行,利樂自他。習靜坐,必需具有耐性、恆心和毅力,才能有成。

No Response to "台灣佛教人物 - 釋仁俊(1919年-2011年2月9日)附文章兩篇"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