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空中飛行的缽--釋迦牟尼佛受文殊師利教導發心的故事

很久以前,在天界上有二百位天人想要修道,可惜他們都想投機取巧。由於彼此互相影響,導致每個人都畏懼佛道的艱難,不願努力修行菩薩道,甚至還說:

「這麼努力學菩薩道做什麼?不如學阿羅漢或辟支佛的修行悟道直入涅槃!」

文殊師利菩薩知道了:心想:「這些天人其實都是能成就菩薩聖道的,不過因為怕苦而想退縮。我得想法子教化他們,讓他們堅定修行的意志才行。」

想到這裡,文殊菩薩變成一個迦羅越行者,端著滿滿的一缽百味飯,前往世尊說法的梵天。

他來到佛陀面前,恭敬的將一缽百味飯獻給佛陀,並合掌恭敬的對佛陀說:「世尊,應當為此報答您的恩德了。」

「這是什麼意思?」站在一旁的舍利弗尊者好奇的問。

「你就在旁邊看看吧!」佛陀說完便從梵天上把缽往下一扔,裝著滿滿百味飯的缽飄過諸佛的國土,飄得好遠好遠,一直飄到一個叫做匯阿沙的佛上才停住。

匯阿沙佛土的佛叫做光明王,他的侍者看到一只缽停在空中,驚奇的問:

「這是怎麼回事?」

光明王佛回答說:「這個缽是從梵天的釋迦牟尼佛那裡飄過來的,用意是想拯救那些不堅定學菩薩道而想退縮的人。」

侍者們聽了光明王佛的話,心中對佛道的信心更加堅定了。

缽從梵天落下後,就失去了蹤影。過了好一陣子,佛陀對舍利弗說:

「你去把缽找回來吧!」

舍利弗運用智慧神力尋找,卻到處都找不到,只好灰心的回來,對佛陀說:

「世尊,我沒找到缽。」

佛陀轉身對目犍連說:「你去把缽找回來吧!」

目犍連立刻以神足通飛往諸佛剎尋找,過了一陣子,也垂頭喪氣的回來。

世尊又讓五百羅漢去找,他們也沒有找到。

彌勒菩薩眼看滿天的阿羅漢竟沒有一個能找回缽來,便自告奮勇,但他也一樣空手而回。

佛陀看了看文殊菩薩,說:「是你去一趟的時候了。」

只見文殊菩薩仍坐在座位上,入三昧定法,用右手指地下,走過諸佛的國土。人們清楚的看到,文殊菩薩的手臂上一根根汗毛間都有千百億光明與千百億朵蓮花,每一朵蓮花士都坐著一位菩薩,所有人看了都不禁讚嘆佛陀和菩薩的功德。

此時,世尊放出神足光來,照亮了整個人間,照亮了諸恆河沙剎上。

凡是看到佛光的天人,都得到了三昧定法,對佛道生起無比的信念。

這時,文殊菩薩看到缽了,馬上用右手抓起,與無數個菩薩一同來到梵天上,手持飯缽獻給佛陀。

世尊開口對舍利弗說:「舍利弗啊!讓我告訴你一個無數劫前的故事:

從前,文殊菩薩是個叫慧王的比丘,他跟著一位叫勇莫能勝佛修道。有一次,慧王比丘持缽來到一個城市,他得到了一缽百味飯後,便由城內往外走。

有個尊者的兒子名叫離垢王。那時離垢王的乳母正抱著他站在城門口,遠遠看見比丘拿著百味飯走過來,便從乳母懷中跑下來,追著比丘要那百味飯。

『比丘僧,比丘僧,給我點百味飯吃。』離垢王追在後面叫著。

慧王比丘立刻拿出甜蜜的餅給他吃。

『好甜、好香,好好吃喔!』離垢王邊吃邊跟著慧王比丘走,隨比丘到了勇莫能勝佛的佛所,給佛叩頭後便坐在一旁。

『孩子,你拿這缽飯去供養佛。』慧王比丘說。

離垢王照他的話去做了。勇莫能勝佛接到百味飯便吃,等他吃飽了,缽中還是滿滿的飯,像沒吃過一樣。

佛把這缽百味飯分給八萬四千個比丘和一萬二千個菩薩,他們個個都吃飽了,缽中還是滿滿的。

離垢王看了心裡很歡喜,便說:『偉大的世尊,這真妙極了!』然後隨慧王比丘受五戒,發起了無上菩提心。

就在離垢王跟著慧王比丘走後,他的乳母哭著追了半天也沒有追上,便趕快回去告訴他的父母。離垢王的父母循著道路找到佛陀所在之地,恭敬頂體後對佛陀說:

『尊貴的世尊,弟子有幸拜見您的慈容,承蒙您的恩德,我兒子平安無事。』

離垢王見到父母,高興的說:『父親!母親!我現在已經得到菩薩法,我想要隨佛陀出家做沙門。』

父母聽了一陣歡喜,說:「兒子啊!我們也願意隨你入道。』

佛陀說到這裡時,停了一會兒,又對眾人說:「慧王比丘就是現在的文殊菩薩,那個小孩子離垢王就是我。久遠以來,無數佛土中如我等不計其數的佛,都是因為文殊菩薩教化功德而發起入道修行的,其實我們都蒙受過文殊菩薩的恩德啊!

===

    文殊現身諸剎取缽弘教二
有二百天子發菩薩心。而未堅固皆欲墮落。
各自念言佛法難得。我等今定不學菩薩。
不如取羅漢辟支佛而般泥洹。

佛知是人可成菩薩。而意中退。佛便化作一迦羅越。
持百味飯滿缽到佛前。而便作禮以缽上佛。
佛即受缽。

文殊師利白言。世尊。當故報恩。
舍利弗疑即便問佛。佛即以缽捨地。
其缽便下沒過諸剎。直過七十二恒沙等剎土。


名曰漚呵沙。其佛號曰光明王。今現在世。
其缽於彼佛剎住止空中亦無持者。缽所過諸佛剎。
其佛侍者皆問於佛。

佛答上方有佛號釋迦文。缽從彼來。救護墮退菩薩意耳。

佛語舍利弗。行求缽來。舍利弗即承佛威神。自以慧力以萬三昧過萬佛剎都不見缽。從三昧起還白佛言。求之不見。
復遣目連亦復不見。
須菩提等五百尊者悉不能見。
彌勒菩薩又不能見。

令文殊師利求缽。
文殊師利不起于坐即入三昧。以其右手指地下。行過諸佛剎莫不聞知。所過剎土皆為震動。凡諸剎土皆見文殊。過七十二恒河沙。
其臂上毛一一毛間有億百千光明億百千蓮華。一蓮華上有坐菩薩。
悉歎釋迦文佛功德聲聞菩薩及以佛土。
時釋迦文放足下光明。照下方過七十二恒河沙等剎。見其光明悉得摩仳低三昧。
文殊師利以右手取缽。與無央數菩薩俱來。
缽在手中作禮授缽。

佛謂舍利弗。
今為汝說過去劫事。往昔有佛。號勇莫能勝。
有比丘僧。名曰慧王。持缽入惟致國中分衛。得百味飯。
爾時有尊者子名離垢王。為乳母所抱。
在城門上。其兒遙見比丘。而從抱下便往趣之。
求其飲食。比丘即以蜜餅授之。其兒則食知味甘美。隨比丘行不顧乳母。
便隨至勇莫能勝佛所。為佛作禮而坐一面。
比丘以所持缽食與是小兒令其上佛。兒便授佛。佛食隨滿。
以是遍八萬四千比丘及菩薩萬二千人。各各皆飽。其兒所持食猶無減損。


佛以威神令兒歡喜。因從比丘受五戒法發菩提心。
兒父母求子為佛作禮。
子白父言。我今已得入菩薩法。願作沙門。父母即聽。
吾等亦為發心從汝。
佛言。慧王比丘文殊師利是。其時兒者我身是也。
如我身等不可稱數。阿僧祇剎土諸佛。
悉為文殊師利之所發動。我等悉蒙文殊師利之恩。其二百天子即時自念。
釋迦文佛為文殊師利之所發意自致成佛。
我等何為懈怠。用是念故其心則堅 (出阿闍世王經上卷)。

download the url [http://www.cbeta.org/result/normal/T53/2121_009.htm] at [Fri Apr 04 22:37:39 +0800 2014].
<title>CBETA T53 No. 2121《經律異相》卷9</title>

==
爾時眾會中。復有二百天子。皆前以發菩薩意。
而未堅固皆欲墮落。各各有念佛法無有極難得至佛。
我等不在菩薩學中。不如取羅漢辟支佛而般泥洹。
佛悉知是人可成為菩薩。而中欲意轉。
佛便化作一迦羅越。持百味飯滿缽齎。
到佛所前而作禮。以缽上佛。惟加哀受之。佛即受缽。
文殊師利便從坐起。

叉手白佛。雖食當念故恩。

舍利弗心念。佛本從何等。
而文殊師利言當念故恩乎。則問佛。
文殊師利本有何功德。而置怛薩阿竭。

佛言。且忍。今為汝決狐疑。即以缽捨地。
其缽便下沒過諸佛剎直下過七十二恒邊沙等剎土。
剎土名曰漚呵沙(漚呵沙者天竺語漢言名曰明開闢)。其佛號荼毘羅耶(漢曰光明王)。
今現在。其缽在彼佛剎住止空中。亦無持者。
缽所過諸佛剎。其佛侍者皆問佛。
是缽從何所來。諸佛言。上方有剎名曰沙呵。
佛號字釋迦文。缽從彼來。所以者何。
救護墮落菩薩意故。以變化感動。佛語舍利弗。行求缽來。
舍利弗即承佛威神。自以慧力入萬三昧。
過萬佛剎亦不見亦不得。從三昧還白佛。
求之不見不得。

佛言。且捨。佛復謂大目揵連。行求索缽。則承佛威神。自蒙神足力入八千三昧。
過八千佛剎。無所見無所得。則從三昧還白佛。
求之不見不能得。佛語須菩提。行求缽來。
則入萬二千三昧。
過萬二千佛剎亦不見亦不得。即從三昧還白佛。求之不見不能得。
則五百尊比丘。各各以神足行求索缽。
亦不能見亦不能得。須菩提從座起白彌勒菩薩。
仁者高才一生補處。現當來佛。
吾等行求缽不能得。惟行求之。

彌勒則答言。如若所說實一生補處。今者不及文殊師利。所作三昧及其名字。聽我所言。我作佛時如恒邊沙等悉為文殊師利。復不能知我行步舉足下足之事。
如今者實不逮及。不如報文殊師利而行求之。

則須菩提白佛。唯怛薩阿竭。當令文殊師利而行求缽。佛即謂文殊師利。行求缽來。文殊師利即默聲。以受教即自思念。
而不起坐不離佛不捨眾會。於是便能致缽。
即時三昧為無所不遍入。即於眾會以手指地。
其手而下行。所過佛剎悉為諸佛接其足。
下方莫不聞其聲道。釋迦文佛致問。
其臂者一一毛放百億千光明。一一明者有億百千蓮華。
一一蓮華上者皆有菩薩。
其菩薩者皆各各歎釋迦文佛。是所過剎土皆為六反震動。
其剎土皆嚴莊幢幡而起。
所過處悉皆見文殊師利以右手悉接諸佛足。皆言釋迦文佛之所致問。
過七十二恒邊沙等剎。到明開闢剎土。
乃至荼毘羅耶佛所。前作禮。為釋迦文佛致問。
其臂上毛一一毛有億百千光明億百千蓮華。
一一蓮華上各有坐菩薩。悉歎釋迦文佛功德。
其菩薩光明彼佛光明。如不相錯。
各各自見光明王佛邊有侍者。而尊菩薩名曰光尊。
自問其佛。是誰手臂姝好乃爾。
其毛光明蓮華。菩薩之所歌歎彼佛功德。其佛言。
上方過七十二恒邊沙等剎土。名曰沙呵。
其佛號字釋迦文佛。今現在前。有菩薩名文殊師利。
不可思議僧涅。其智無所不度。以續在彼佛前。
坐用缽故而投手乃到是間。

其菩薩悉作是念。皆白其佛。譬如渴人欲得飲。
願欲得見釋迦文佛。文殊師利及其剎土。
其佛即以兩眉中央相而放光明。徹照過七十二恒邊沙剎。
乃至沙呵剎悉為開闢。
其有人見其光明者皆得安隱。其身譬如遮迦越羅。
其有凡比丘者。得須陀洹。其過三道上者。皆有人惟務禪。
應時得羅漢。其菩薩身得是光明者。
皆逮得日明三昧。荼毘羅耶佛剎諸菩薩。
從彼間悉見是間。及諸聲聞諸菩薩。
以見是間剎土則而淚出。便言。若琉璃清淨及其摩尼。
墮其污泥誠可惜之。所以者何。沙呵剎土諸菩薩。
誠可惜之。而生彼間。荼毘羅耶佛。
謂波羇頭菩薩。汝不曉是勿得說之。所以者何。
我剎土千劫行禪。不如彼佛剎人行慈從日出至食。
其所功德過倍是間。彼之菩薩雖有宿命。
行法如彈指頃者。其罪盡索。是間菩薩悉問佛。
是光明從何所來。今身皆安隱。

佛則言。
下方過七十二恒邊沙等佛剎土。名漚呵沙。
何佛者號字荼毘羅耶。放兩眉中央相光明。
菩薩悉白佛。
願聞欲見漚呵沙剎土及怛薩阿竭荼毘羅耶。應時釋迦文。放足下光明。
照下方過七十二恒邊沙等剎。
漚呵沙剎土及荼毘羅耶佛。盡為開闢。彼剎菩薩。
見其光明入其身。悉得摩仳低三昧具足(三昧者天竺語漢解之名須彌光明)。
是間菩薩盡見彼佛及剎。譬如在地住者。
莫不見日月星宿。下方見是間。
亦如是間見下方荼毘羅耶漚呵沙剎土。
文殊師利以右手取其缽。
與無央數拘利那術百千菩薩俱而來上。所過諸剎土。
其蓮華一一毛光明稍稍而盡。其缽便在手中。是間文殊師利。
則從坐起為佛作禮。以缽授佛佛則受之。
其菩薩從下上者悉作禮。各各自以佛名。
謝釋迦文佛。怛薩阿竭即時各令就坐。
悉皆受教各各而坐。佛謂舍利弗。向之所問。
用文殊師利所問故。今為汝說之。
已過去無央數不可計阿僧祇劫。爾時有佛號字勇莫能勝。
其剎名無常。爾時諸聲聞八萬四千人。
菩薩萬二千人俱悉會。其佛為三道家如說法。

佛言。
時怛薩阿竭勇莫能勝。於五惡世而作佛。
有比丘名慧王。明於經法。
持缽入惟致國中而行分衛。得百味飯若干種食。爾時有尊者子。
名離垢王。為乳母所抱持。在城門外而住。
其兒遙見明經比丘。欲從抱下。
得下便取之求其食。比丘即以蜜餅授與之。其兒則食之。
知味甘美。隨比丘而行。不顧念乳母。
便隨至勇莫能勝佛所。則為佛作禮而坐一面。
若那羅耶比丘。以所持缽得食。而與是兒令上其佛。
兒則受之以上怛薩阿竭。
其佛受食缽則為滿。其兒所持缽食續如故。
復以是食遍八萬四千比丘。及菩薩萬二千人。各各悉飽滿。
其兒所持食續復如故。佛以威神令兒歡喜。
并蒙本之功德即為盡信。便前而住。即歎其佛。
所持缽食而奉上。以應時滿。
其所持者亦不缺減。遍比丘及諸菩薩。其食續在。
乃知佛尊亦不盡索。而復增益。其供養佛者。
功德可重而增。佛語舍利弗。是兒以一缽食。
乃至七日其食不減。滿則如故。其佛阿波羅耆陀陀。
教導其兒。自歸佛及法比丘僧。授與五戒。
教令悔過。勸助功德。
乃發阿耨多羅三耶三菩心。其兒父母求索子無所不遍。
乃至怛薩阿竭所。前為佛作禮而住。其子見父母。
前為作禮而譽言。我今入菩薩法。
用一切故願復發意。所以者何。難值佛故。
語其父母視佛相及其種好。其慧無所不遍。其道以度。
願欲我身令得作沙門。所以者何。
難與怛薩阿竭會故。父母即言。善哉善哉。
隨子之所欲歡樂子之所求。悉如子之願。吾等亦復發心。
當從汝為法。則今悉放其舍宅。亦復效汝而為沙門。
佛語舍利弗。是兒之所言。父母及五百人。
悉發阿耨多羅三耶三菩心。
悉於阿波羅耆陀陀佛所。皆作沙門。佛語舍利弗。
汝之所疑者。即若那羅耶比丘者。文殊師利是。
其時兒尊者子惟摩羅和耶者。則是我身。
文殊師利以食與我。作其功德而令發心。
是則本之初發阿耨多羅三耶三菩心恩師。

download the url [http://www.cbeta.org/result/normal/T15/0626_001.htm] at [Fri Apr 04 22:45:34 +0800 2014].
<title>CBETA T15 No. 626《佛說阿闍世王經》卷1</title>

====
大正新脩大藏經 第15冊
No.629 佛說放鉢經 (1卷)
【闕譯】
第 1 卷
 

No. 629 [Nos. 626, 627(3), 628]

佛說放鉢經

安公云元闕譯人今附西晉錄

佛在舍衛祇洹精舍。時與諸菩薩。無央數比丘比丘尼。優婆塞優婆夷諸天王釋梵。及阿須倫鬼神龍。諸人非人。無央數悉會坐。佛說菩薩法無央劫勤苦泥犁。禽獸薜荔。一切憂勞。十方布施。金銀珍寶車馬奴婢。及妻子頭目肌肉。皆不愛惜。用施十方人。勤苦故。時忉利天上二百天子前世作菩薩道未堅。在佛所聞求道勤苦。皆念道劇難得。心便轉求羅漢辟支佛道。佛知是諸天子意欲轉。便化作一人。端正無比。令持百味飯至佛所。前長跪叉手作禮白佛言。願佛哀我受此飯。佛便受之。坐中有菩薩在佛前坐。字文殊師利。白佛言。當念故恩。座中諸菩薩。悉聞展轉相問。文殊師利。前世有何等恩。施於佛而復欲得佛飯。佛即捨鉢于地。便下入地中。乃至賴毘羅耶佛剎。剎名波陀沙。鉢懸止空中現。彼剎中諸菩薩見之。起前長跪白佛。是懸鉢從何所來。亦不墮地。彼佛言。且待須臾。當見菩薩威神變化。爾時釋迦文佛告摩訶目揵連。行求索鉢。摩訶目揵連即入八千三昧。遍入八千佛剎視不見。即還白佛言。求索鉢了不知處。佛告舍利弗。汝復行求索。舍利弗入萬三昧。下行過萬佛剎求鉢不得。即還白佛言。我下行過萬佛剎求鉢了不見。佛復令摩訶迦葉行求索鉢。摩訶迦葉便入萬二千三昧。復下過萬二千佛剎。求索鉢不得。還白佛言。我求索鉢了不見。舍利弗白彌勒菩薩言。仁者。高才功德已滿智慧備足次當來佛。當知鉢處彌勒菩薩語舍利弗言。我雖次當來佛功德成滿其行具足。不知文殊師利菩薩。譬如十方恒邊沙佛剎。滿中萬物草木。及爾所菩薩。不能知佛一步之中所念何等。文殊師利菩薩知深三昧。獨文殊師利菩薩。能知佛鉢處。舍利弗即起前至佛所。長跪叉手白佛。願令文殊師利菩薩行求索鉢。佛語文殊師利。汝行求鉢來。文殊自念。舍利弗當不起於坐而致鉢來。即入三昧。譬如日出光明無所不照。菩薩入三昧者。十方無所不至。文殊內手從袈裟裏下探過十佛剎。手指諸節其一節放千萬光明出。一光明端各有一蓮花。蓮花上有一菩薩坐皆如文殊。其下剎有佛蓮花上菩薩者。皆持釋迦文佛聲謝諸佛。復持文殊聲遙為諸佛作禮。如文殊手。逮至賴毘羅耶佛剎。剎中諸菩薩白佛言。是手何等。亦不見邊。亦不見際。賴毘羅耶佛語諸菩薩言。上無數佛剎。剎名沙訶樓陀。佛字釋迦文。前有坐菩薩字文殊。最尊光明智慧難可當。作變化如是。諸菩薩白佛言。今我等欲共得見釋迦文佛及文殊。賴毘羅耶佛。即放額上千億光明出。照中央無數佛剎。一至釋迦剎。諸菩薩問佛。今有是大火光煙出。須臾頃便火出。是火泥犁火耶。佛言。莫作是語。是非泥犁火。釋迦剎名沙訶樓陀。是中火也。諸菩薩問佛言。是沙訶樓陀剎者。何因名沙訶樓陀。有是火。佛語諸菩薩。沙訶樓陀剎者。雜惡三毒婬妷瞋怒愚癡。諸菩薩白佛言。沙訶樓陀剎中諸菩薩。忍辱不瞋怒者作是為可。佛語諸菩薩。釋迦剎中人。罵詈菩薩輕是撾捶者。菩薩忍辱終不加瞋怒。慈哀十方人欲令度脫。皆是菩薩威神所加。菩薩忍辱之恩。故名沙訶樓陀。諸菩薩白佛言。我等聞是大歡喜。得不生釋迦剎弊人之處。賴毘羅耶佛告諸菩薩。莫說是語不可。沙訶樓陀剎中諸菩薩意。佛言。我為汝曹說。東方佛字頭意。剎名訶波離摩坻陀惹。頭意佛剎中菩薩。行六度悉具足。不如沙訶樓陀剎中菩薩行六度一日一夜。念十方勤苦皆使度脫。何以故。沙訶樓陀剎中作行勤苦。譬如一佛剎壞敗時火燒其剎。有人著新衣從東方來入火中。從火中至西方。其身出不燒是難不。諸菩薩言。甚難天中天。佛言。沙訶樓陀剎中菩薩。一日一夜所行。罵詈輕易之。菩薩忍辱終不瞋怒。譬如是人行火中。身不燒之難。尚不及是菩薩。若百倍千倍萬倍億倍。諸菩薩等二萬人前白佛。願欲上至沙訶樓陀剎。供養釋迦文佛。及文殊師利菩薩等。賴毘羅耶佛語諸菩薩。若欲至沙訶樓陀剎者先治汝意。譬如地得香花好物不喜。得屎尿涕唾膿血惡露亦不瞋。佛言。我何因為若曹說是語。釋迦文佛剎中有菩薩。先世多供養諸佛者。人有急性者。意善之事但口教急用。今世惡故。諸菩薩白佛言。沙訶樓陀剎諸菩薩。先世多供養諸佛求道大久。何緣生沙訶樓陀弊惡人處。佛告諸菩薩。有二因緣。今世生沙訶樓陀剎。本前世與釋迦文佛。俱行索佛故世世相隨。復有菩薩。宿命有惡不盡故生彼惡世。諸菩薩白佛。今是諸菩薩。生沙訶樓陀剎。何因緣得除宿命之惡。佛言。善男子善女人。生沙訶樓陀剎。索菩薩道。生貧家舍。用是故除宿命惡。又多病者復除宿命之惡。又遭遇父母兄弟妻子病瘦死亡憂愁感傷。用是故復除宿命之殃。又遭逢縣官恐怖棄捐父母家室財產亡逃憂愁。用是故復除宿命之殃惡。若有一旦失財業窮厄。用是故復除宿命之殃惡。若在惡國中生。本為他國所攻敗壞。奔走愁憂無聊。用是故復除宿命之殃惡。若生弊惡人中貧賤面目醜陋。形癃盲聾不屬逮人。父母兄弟妻子宗親皆共憎之。是人愁憂用是故復除宿命之殃惡。若聞有善道歡喜。欲索明師教告經道開心從受。不得明師便愁憂。用是故復除宿命之殃惡。若復遙聞遠方有師高明智慧通達。欲往從受經學。身體病瘦手足拘攣不可動搖。錢用乏少又無伴侶便不可行。念之愁憂。用是故復除宿命之殃惡。若有人行求善師。欲從學受經。道師大明達皆知道要。弟子愚癡無慧意不開解。便自愁憂。用是故復除宿命之殃惡。若有善師欲教弟子世間之事開語經道。弟子愚癡不能忍辱。便棄捐師去。後歸念師法戒大歡喜意悔愁憂。用是故復除宿命之殃惡。若有求菩薩道者。臥出夢中見怨家持刀兵追逐怖恐夢中恐懅復除宿命之惡。若有菩薩道家善男子善女人宿命殃惡未盡。死當入泥犁中勤苦一劫。得善師教悔過一日一夜者。頭痛身熱諸病悉除盡。不復入泥犁中。賴毘羅耶佛語適竟。文殊師利下手探鉢。賴毘羅耶佛剎。及中央無央數佛剎。上至釋迦文佛剎皆大震動。一切人皆令驚怖。舍利弗起前。長跪叉手白佛言。今以何因緣震動如是。莫不驚恐者。佛語舍利弗。今是地震動者。文殊師利探鉢。是故震動。舍利弗問佛言。鉢在何所止。佛言。鉢乃在下。過無數佛剎有佛。字賴毘羅耶。其剎名波陀沙。鉢止是中。舍利弗白佛言。今諸菩薩阿羅漢。及諸天人阿須倫鬼神龍。欲見下方賴毘羅耶佛剎及中央諸佛剎。欲見文殊師利變化取鉢。時佛便放足下百億光明。悉照十方無數諸佛剎土。如是悉遍見賴毘羅耶佛剎諸菩薩。見文殊師利變化取鉢。時諸菩薩天人阿須倫鬼神龍皆大歡喜。諸阿羅漢皆大愁毒淚出。各自言。菩薩尚能變化。在所作為乃爾。何況佛威神光明難可當。我等寧入泥犁中百劫。後出聞菩薩法便奉行。何憂不得我願。賴毘羅耶佛剎中諸菩薩。及中央諸佛剎土菩薩無央數。皆來上至釋迦文佛所。諸菩薩各自念言。到釋迦文佛所供養。中有菩薩散花覆一佛剎。有菩薩散香。有菩薩散天衣。有菩薩散金銀珍寶。有菩薩作音樂聲。一佛剎中如是諸菩薩。皆前持頭面著地。為佛作禮已却坐。文殊師利菩薩。探鉢來出坐中。諸菩薩阿羅漢諸天人阿須倫鬼神龍莫不歡喜。舍利弗起前長跪叉手白佛言。文殊師利有何等恩施與佛。今何因緣。言當念故恩。佛語舍利弗。乃前世無數劫。時有佛字羅陀那祇。有六萬比丘阿羅漢。七億二千萬人諸菩薩中有一菩薩。字惹那羅耶。朝起入城分衛得滿鉢。來還從街上行。有一乳母抱長者子。字惟摩羅波休。息沙門持鉢便下。乳母抱趣沙門所。沙門以石蜜餅授與小兒。小兒噉之大美。便隨沙門去。乳母逐護之。小兒噉盡。盡便還故。意欲還去沙門復取餅授之。兒噉餅逐隨沙門出城到佛所。見佛端正身有三十二相八十種好。視之無厭。見諸菩薩比丘大歡喜。沙門便教小兒澡手漱口。便持鉢餅與小兒令飯佛。汝今得安隱後得其福。小兒取授鉢餅。持至佛前。以手接餅著佛鉢中。復過與諸菩薩比丘僧。皆悉滿足食飽餅鉢如故。如是飯佛菩薩及比丘僧七日。小兒大歡喜。自說我日持一餅飯佛菩薩及比丘僧。七日飯滿我必得福。因是一功德得佛。佛語諸菩薩阿羅漢言。此是本時恩也。惹那羅耶菩薩。今文殊是也。時小兒維摩羅波休者。我身是也。今我得佛。有三十二相八十種好。威神尊貴度脫十方一切眾生者。皆文殊師利之恩。本是我師。前過去無央數諸佛。皆是文殊師利弟子。當來者亦是其威神恩力所致。譬如世間小兒有父母。文殊者佛道中父母也。佛說是經時。忉利天上二百菩薩自念。佛本文殊所教化。令作功德成佛。文殊何以故。在佛前不成佛耶。佛言。文殊深入善權廣化眾生故未取道。佛告諸菩薩及比丘四眾。前二百天人菩薩欲悔取二乘者。見文殊變化吾應報恩。今皆更發無上心修菩薩道。後世皆當作佛。佛說經已。諸菩薩比丘僧。諸天人阿須倫鬼神龍。皆大歡喜起為佛作禮。

佛說放鉢經
【經文資訊】大正藏第 15 冊 No. 0629 佛說放缽經
【版本記錄】CBETA 電子佛典 Rev. 1.10 (UTF8),完成日期:2009/04/23
【編輯說明】本資料庫由中華電子佛典協會(CBETA)依大正藏所編輯
【原始資料】蕭鎮國大德提供,維習安大德提供之高麗藏 CD 經文,北美某大德提供
【其他事項】本資料庫可自由免費流通,詳細內容請參閱【中華電子佛典協會資料庫版權宣告】
回上層   回首頁  


No Response to "在空中飛行的缽--釋迦牟尼佛受文殊師利教導發心的故事"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