九住心--《廣論》所錄部分


菩提道次第廣論卷十六
  〔科〕未二 依彼引生住心次第分三
      申一 正明引生住心次第
      申二 由六力成辦
      申三 具四種作意


今申一 正明引生住心次第

  初中九心:
1. 一內住者,謂從一切外所緣境攝錄其心,令其攀緣內所緣境。《莊嚴經論》云:「心住內所緣。」
2. 二續住者,謂初所繫心令不散亂,即於所緣相續而住。如云:「其流令不散。」
3. 三安住者,謂由忘念向外散時,速知散已,還復安置前所緣境。如云:「散亂速覺了,還安住所緣。」
4. 四近住者,《修次初編》說,前安住心是知散斷除,此近住心是散亂斷已,勵力令心住前所緣。《般若波羅蜜多教授論》說,從廣大境數攝其心,令性漸細上上而住,如云:「具慧上上轉,於內攝其心。」《聲聞地》說:「先應念住,不令其心於外散動。」謂起念力,令不忘念於外散動。
5. 五調伏者,謂由思惟正定功德,令於正定心生欣悅。如云:「次見功德故,於定心調伏。」《聲聞地》說,由色等五境及三毒男女隨一之相,令心散動,先應於彼取其過患,莫由十相令心流散。
6. 六寂靜者,謂於散亂觀其過失,於三摩地止息不喜。如云:「觀散亂過故,止息不欣喜。」《聲聞地》說,由欲尋思等諸惡尋思,及貪欲蓋等諸隨煩惱能擾亂心,先應於彼取其過患,於諸尋思及隨煩惱不令流散。
7. 七最極寂靜者,謂若生貪心憂慼昏沉睡眠等時,能極寂靜。如云:「貪心憂等起,應如是寂靜。」《聲聞地》說,由失念故,若起如前所說尋思及隨煩惱,隨生尋斷,能不忍受。八專注一境者,為令任運轉故而正策勵。如云:「次勤律儀者,由心有作行,能得任運轉。」又如《聲聞地》云:「由有作行令無缺間,於三摩地相續而住,如是名為專注一趣。」
8. 第八心名專注一趣,即由此名易了其義。
9. 九平等住者,《修次》中說,心平等時當修等舍。《般若波羅蜜多教授論》說,由修專注一趣,能得自在任運而轉。如論云:「從修習不行。」《聲聞地》說名等持。如云:「數修數習,數多修習為因緣故,得無功用任運轉道,由是因緣,不由加行不由功用,心三摩地任運相續,無散亂轉,故名等持。」此中九心之名,是如《修次初編》所引,如云:「此奢摩他道,是從般若波羅蜜多等所說。」


〔科〕申二 由六力成辦

  第二由六力成辦。力有六種:一、聽聞力,二、思惟力,三、憶念力,四、正知力,五、精進力,六、串習力。

1. 此等能成何心者,一由聽聞力成內住心,謂唯隨順從他所聞,於所緣境住心教授,最初令心安住內境,非自數思數修習故。
2. 由思惟力成續住心,謂於所緣先所住心,由數思惟將護修習,初得少分相續住故。
3. 由憶念力成辦安住、近住二心,謂從所緣向外散時,憶先所緣於內攝錄,又從最初生憶念力,從所緣境不令散故。
4. 由正知力成辦調伏、寂靜二心,謂由正知了知諸相諸惡尋思及隨煩惱流散過患,令於彼等不流散故。
5. 由精進力成辦最極寂靜、專注一趣,雖生微細諸惡尋思及隨煩惱,亦起功用斷滅不忍。由此因緣,其沉掉等不能障礙妙三摩地,定相續生。
6. 由串習力成等住心,謂於前心極串習力,生無功用任運而轉三摩地故。此等是如《聲聞地》意,雖見餘處亦作餘說,然難憑信。

若得第九住心,譬如讀書至極串熟,最初發起欲誦之心,雖於中間心往餘散,然所讀誦任運不斷。如是初念於所緣境,令心住已,次雖未能一類相續依念正知,然三摩地能無間缺長時流轉,由其不須功用相續恆依念知,故名無加行或名無功用。能生此者,先須一類功用依念正知,令沉掉等諸障品法不能障礙,生三摩地經極長時,此即第八住心。此與第九雖沉掉等三摩地障,不能為障,二心相同。然於此心必須無間依念正知,故名有行或有功用。能生此者,須於微細沉掉等法,隨生隨除而不忍受,故須第七心。生第七心,須先了知諸惡尋思,及隨煩惱散亂過患,由有力正知於彼等上觀察令不流散,故須第五及第六心,此二即是有力正知所成辦故。能生此者,須於散失所緣境時速憶所緣,及須最初從所緣境念不令散,故須第三及第四心,以此二心即彼二念所成辦故。又生此者,須先令心安住所緣,及令住已相續不散,故應先生初、二種心。

  如是總謂,先應隨逐所聞教授,善令心住。次如所住數數思惟,令略相續將護流轉。次若失念心散亂時速應攝錄,忘所緣境速應憶念。次更生起有力正念,於所緣境初不令散。若已成辦有力憶念,又當生起猛利正知,觀沉掉等能從所緣散亂過失。次當起功用力,雖由微細失念而散,亦能無間了知斷截。既斷除已,令諸障品不能為障,定漸延長。若生此心策勵修習,得修自在,即能成辦第九住心,無諸功用勝三摩地。是故未得第九心前,修瑜伽師須施功用,於三摩地安住其心,得九心已,雖不特於住心功用,然心亦能任運入定。雖得如是第九住心,若未得輕安,如下所說尚不立為得奢摩他,何況能得毗缽舍那?然得此定,有無分別安樂光明而嚴飾者,誤為已生根本後得共相合糅無分別智。尤有眾多於《聲聞地》所說第九住心,誤為已生無上瑜伽之圓滿次第者,下當廣說。

  〔科〕申三 具四種作意

  第三具四種作意。如《聲聞地》云:「即於如是九種心住,當知復有四種作意:

一、力勵運轉,二、有間缺運轉,三、無間缺運轉,四、無功用運轉。

於內住、等住中,有力勵運轉作意;
於安住、近住、調伏、寂靜、最極寂靜中,有有間缺運轉作意;
於專注一趣中,有無間缺運轉作意;於等持中,有無功用運轉作意。」

此說初、二心時,須勤策勵,故有力勵運轉作意。次五心時,由昏沉掉舉故,中有間缺不能久修,故有有間缺運轉作意。第八心時,昏沉掉舉不能為障,能長時修,故有無間缺運轉作意。
第九心時既無間缺,又不恆常勤依功用,故有無功用運轉作意。

  若爾,初、二心時,亦有有間缺運轉,中五心時,亦須力勵,云何初、二不說有間缺運轉作意,於中五心不說力勵運轉作意?答:初、二心中,心入不入定,後者極長,中間五心住定時長,故於後者就三摩地障礙立名,前者不爾。故雖俱有力勵運轉,然間缺運轉有無不同,故於力勵運轉作意,未說中間五心。如是住前所說資糧,恆依精進修三摩地,乃能成辦正奢摩他。若略修習一次二次,還復棄舍所修加行,必不能成。如《攝波羅蜜多論》云:「由無間瑜伽,精勤修靜慮,如數數休息,鑽木不出火,瑜伽亦如是,未得勝勿舍。」

No Response to "九住心--《廣論》所錄部分"

張貼留言